图片
42.風雷 益卦 (講益下之道)葉欽民 譯於台北 2025.01.31
益。利有攸往。利涉大川。
益卦,上巽下震。巽為風,居外為吹散,起破壞與削減作用。震為雷,居內為居靜,待機而動。本卦風雷益,外入而內待機動,故損風而益雷,損上而益下,故象益下之義。惟戒之「利有攸往。利涉大川」,強調乃行惠下之道,應勇於涉事,積極作為。
[卦辭] 行益下之道。往必有利。故應像涉大川一樣大力而為之。 易言之,益卦,象益下之義,主要講如何行增益惠下之道。因益下,是損剛益柔,損君益民,故能得天下民心。是乃戒之「利有攸往。利涉大川」,即言明智之君,能借由益下以凝聚民心,儘管表面上看似上損,但實為厚植民富,有益於鞏固其統治之基石,故勉之人君能以益下為心,則處常或處變都能無所不利。(益,yì ㄧˋ,《周易》卦名,六十四卦之一,上巽(☴)下震(☳),風雷益卦。象益下之義,表上者行益下之道,能凝聚民心,厚植民富,有益於鞏固其統治之基石,故應積極投入為之之意。)
彖曰:益。損上益下。民說無疆。自上下下。其道大光。利有攸往。中正有慶。利涉大川。木道乃行。益動而巽。日進無疆。天施地生。其益无方。凡益之道。與時偕行。
[彖辭] 行益下之道,是損上者以增益下民。則天下民心將為之歡悅而無窮。故如自上位者能向下施惠於其基層百姓。那麼其統治就能既大且廣。所以執此而往必能有利。且因君者能持守中正成事而得福慶。故應像涉大川一樣大力而為之。乃因能像乘舟順流而下一樣的順暢。且下者因上者之順入而受益增奮。那麼就能日勝一日而無可限量。如天之施惠於大地,而使大地欣欣向榮。其所受益者就能像這樣遍及萬方。然而益下之道。仍應順應時勢之需而與時俱行。
象曰:風雷。益。君子以見善則遷。有過則改。
[象辭] 上巽為風,下震為雷,風行而助下振奮,使萬物皆盈。故象益下之義。君子觀此卦象,感悟當見到善德者就向他學習,見自己之過錯亦能自省而及時改正。
初九:利用為大作。元吉。无咎。
象曰:元吉无咎。下不厚事也。
初九,陽居剛位,當位又處於卑,故當上者行益下之道時,成為最大的受益者。且因上應六四,能得到六四的信任與重用,加上因剛健得正,是能建立大功之人。故戒之「利用為大作」,強調應使其所受益發揮更大效用,故唯將之運用到盡善盡美,不被詬病,那麼才能免其咎。
[爻辭] 宜用益下機會來做些大事。唯能作到獲得大吉。才能避免咎害。易言之,由於陽剛當位得正,並非一個碌碌無為者,因處於卑下,受益也最多,故當受益之時,更能積極作為,使之產生更大作用。是乃戒之「元吉。无咎」,即言作為一受益最大者,因處於卑,故唯能將所受之益運用到盡善盡美,那麼才是其大吉之道,並能免於其可能招致之咎害。(大作,大作為、大作用。)
[象辭]「唯能作到獲得大吉。才能避免咎害」,乃是因初九畢竟位居卑下,本不應從事重大事務的緣故。(厚事,重大之事也。)
六二:或益之十朋之龜。弗克違。永貞吉。王用享于帝。吉。
象曰:或益之。自外來也。
六二,陰居柔位,能以陰用柔,且上與九五正應,故能順守人臣之貞,而得君王益下之賜,就如獲得碩大寶龜一樣,惟因當位得正又居中位,故戒之「永貞吉。王用享于帝。吉」,強調既受君王之益,必須貞守臣道,惟以如君王祭祀天帝般之至誠順服於君王,方才是其吉道。
[爻辭] 就像獲十朋般貴重的大寶龜一樣之益。既無法推卻。惟能持守貞正臣道就能得吉祥。故應以君王祭祀天帝乞求降福一樣的至誠順服君王。就能吉祥。 易言之,由於陰居柔位,居中得正,故當蒙受君王之益時,猶如受到既貴重又無法推辭之大寶物一樣。是乃戒之「永貞吉。王用享于帝。吉」,即言既為人臣者,受到君王之重用,就應更貞守人臣本分,善以人臣順服之至誠,那麼其所受之益,才會為其帶來吉祥。(十朋之龜」,如珍貴之物。弗克違,順從地承受。王用享于帝,喻順服之意。)
[象辭] 就像所獲得之益者,乃是說其所獲者,係來自於外卦的九五君王益下的緣故。(自外來,此指來自於外卦的九五行益下之道的意思。)
六三:益之用凶事。无咎。有孚中行。告公用圭。
象曰:益用凶事。固有之也。
六三,陰居剛位,不中不正,又處下震之上,有才弱用躁,作超越自己職權之嫌,且居多凶之位,事做越多,越易罹罪,故當君王行益下之時,反而有因不知輕重而遭禍之虞。故戒之「有孚中行。告公用圭」,強調唯將受益用諸平險救凶,並據實向上稟報,那麼方能免於咎害。
[爻辭] 將所受益用之於平險救凶。方能避免於咎。為取信於君王,行之必合乎中道。並應將平險救凶之事敬誠不茍地向君上稟報。 易言之,由於以陰居剛位,柔而躁動,又不中不正,且居多凶之位,故當受益下之增益,如不知持中善用,反而會因而對施益者造成威脅,進而有遭禍之虞。是乃戒之「有孚中行。告公用圭」,即言作為受益之下臣,未能免於受益而遭致咎害,應秉持忠誠,將受益用之於為君王平險救凶,而不是使君王感到受到威脅,故應將其用度一五一十真誠地向君王稟報,方能避免其咎害。 (凶事,凶險之事。中行,此指篤行中道。公,上級。告公用圭,利用圭而稟告於上者。)
[象辭] 將所受益用之於平險救凶。乃是強調其應用之於人臣所當為之事的意思。
六四:中行。告公從。利用為依遷國。
象曰:告公從。以益志也。
六四,以陰居柔,處上巽之始,既正且柔,又上承九五之君,下應初九,既能以上應下,高而不亢,以依附於君王,雖不居中,但當位得正,能明辨用事。故戒之「中行。告公從」,強調當君王益下之時,能恪守臣道,持守貞正,為君施惠下民,則其所稟報者無不受到採用。
[爻辭] 能秉持中道行使臣職。則依此稟報君王無不受到採用。甚至是攸關為民謀福之遷國大事。 易言之,由於居陰得正,能以陰用柔,能明辨用事。雖上承九五陽剛之君,惟居多懼之位,凡事更應戒慎恐懼。是乃戒之「中行。告公從」,即言既作為近臣,惟能恪盡人臣之道,不僭越本分,凡行必以能符合中庸之道,並據實向上稟報,那麼才能獲得重用,甚至是播遷其國都之類的重大事務,都能受到採用。(告,請示,用於下對上。從,採取。告公從,稟報於公而受採用。依遷國,古代君王經常有依據老百姓利益而遷國都的情況,如盤庚遷殷。)
[象辭] 「依此稟報君王無不受到採用」,乃是因其知君王有益下之志的緣故。
九五:有孚惠心。勿問元吉。有孚惠我德。
象曰:有孚惠心。勿問之矣。惠我德。大得志也。
九五,以陽居剛,當位得正,居尊位能行剛中之德,並與行柔中的六二相應,就像誠信的君王與忠心不二的大臣一樣,故戒之「勿問元吉。有孚惠我德」,強調作為一剛正君王,本就能以施惠天下為念,天下亦能感受其益而以真誠相報,感惠君王,則上下交惠,故必獲元吉。
[爻辭] 心懷誠信之君王,行惠天下之志。不用懷疑,必是大吉大利。天下百姓亦能感受其惠而以真誠相報我的恩德。 易言之,由於以陽居中得正又居尊位,既有心又有能力行益下之道。是乃戒之「勿問元吉。有孚惠我德」,即言為君王者能施惠於百姓,以利益天下,則天下百姓亦必定感恩圖報,上下交惠,心志相通,故毫無疑慮,必得大吉大利。(惠心,嘉惠天下之心。勿問,不必問。惠我德,回報我的德澤。) 。
[象辭] 「心懷誠信之君王,行惠天下之志」,這就是對其毫無需疑慮之所在。「以真誠相報我的恩德」,乃是說九五能大得民心的意思。
上九:莫益之。或擊之。立心勿恆。凶。
象曰:莫益之。偏辭也。或擊之。自外來也。
上九,以陽居柔位,又處益卦之極,極則易變。又淩駕九五,故當行益下之道時,不但不像九五能善體益下之用心,反而鑽營私利,貪得無厭。故戒之「立心勿恆。凶」,強調行益下之道,善如不能善體益下之用心,及堅定其志不、那麼將因無法貫徹益下之志。而反遭凶害。
[爻辭] 一旦不再行益下之道。可能遭受抨擊。故如益下之志不能持之以恆。終必遭致凶害。 易言之,以陽居陰不當位,處益卦之極,極則易變,故雖身居高位,但淩駕九五,有不再行君上益下之道之嫌。是乃戒之「立心勿恆。凶」,即言行益下之志,如不能持之以恆,勢必遭致群起攻擊,終必引來凶禍。(立心勿恒,居心不能堅持的意思。)
[象辭] 「一旦不再行益下之道道」,乃是說上九有偏私之嫌的意思。「可能遭受抨擊」,乃是說其抨擊是來自於外部的意思。(偏辭,偏私之意,以其違反常道,得不到他人所認同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